<form id="9h31b"><nobr id="9h31b"></nobr></form>

    <form id="9h31b"><nobr id="9h31b"></nobr></form>
    

          <form id="9h31b"></form>

              <form id="9h31b"></form>
      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 :環球傳媒網>經濟 > 正文
                騰訊又一次向財付通小貸增資 “備戰”萬億消金市場?
                2022-06-09 09:23:30 來源:金融界 編輯:

                時隔一年多的時間,財付通小貸迎來第四次增資,注冊資本從50億元一躍升至100億元,僅次于螞蟻集團旗下的小微小貸公司。騰訊再次選擇大手筆增資旗下小貸公司,或意在推動財付通小貸的場景擴張,當前,微信分付、微樂分正在逐步面向用戶開放,而這兩款產品與支付寶的“花唄、借唄”類似,正是靠著這兩款產品,螞蟻集團曾估值超萬億。如今財付通小貸也加入C端消金戰局,顯然是要分一杯羹,這對于騰訊而言將是一個新的利潤點,畢竟如今的金融科技業務收入已成為騰訊的第二大營收支柱。

                騰訊又一次向財付通小貸增資。

                6月7日,老虎財經發現,據企查查顯示,騰訊旗下的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(下稱“財付通小貸”)發生工商變更,注冊資本增加50億元,由先前的50億元增至100億元。

                這并非財付通小貸首次增資,自2020年3月以來,在兩年多的時間里,財付通小貸四次增資,現已成為國內第二家注冊資本達到百億元的網絡小貸公司,僅次于螞蟻集團旗下螞蟻小微小貸的120億元。

                而追尋騰訊屢次向財付通小貸增資的背后,除了符合監管要求,更為深層的原因或許是想要做大財付通小貸,為騰訊加大金融布局增添砝碼。

                增資50億意在為財付通擴張做準備?

                互聯網巨頭增資旗下小貸公司已不是新鮮事,前有美團旗下三快小貸公司注冊資本增至50億元;后有字節增資中融小貸公司,注冊資本已達90億元。騰訊也無例外,同樣選擇增資旗下財付通小貸。

                這些巨頭頻頻增資的背后,離不開政策要求。

                2020年11月,銀保監會、央行下發的《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規定,未經批準小貸公司不得跨區展業,并且提高網絡小貸注冊資本門檻至10億元,跨省經營的網絡小貸注冊資本不低于50億元,且以上注冊資本皆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。

                隨之而來的便是騰訊加快對財付通小貸的增資,同年11月便向其輸血15億元,注冊資本由此變更至25億元;為跨省經營,2021年4月13日,財付通小貸第三次增資來襲,注冊資本增至50億元。

                相較于前三次的增資金額,騰訊這次選擇斥資50億元增資旗下小貸公司可謂是大手筆,促使財付通小貸的注冊資本增至100億元。

                對此,財付通小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,此次增資是基于自身經營需要,對公司資本金進行的正常調整。

                基于自身經營需要或是暗指騰訊想要加快推進財付通小貸旗下業務,“微信分付”這一消費貸產品便是其中之一,在2020年3月,微信正式開啟“分付”測試,暫時僅邀請小部分用戶開通,能否開通由系統評估。過去超兩年的時間,目前該產品依然未面向全體用戶。

                而“微信分付”的功能與螞蟻花唄如出一轍,騰訊此舉頗有一種想與螞蟻一較高下的意思。據騰訊客服表示,用戶可以使用分付額度進行消費,使用后,已用額度將按日計收利息(日利率0.04%,無免息期),可隨時還任意金額,提前還款不收手續費。

                假設用戶已使用1萬元額度,按照日利率的0.04%,那么一天的利息是4元,一個月按30天計算是120元,一年則是1440元,簡單測算年化利率是14.4%。

                如單從收費項來看,作為后來者的“微信分付”似乎難以撼動螞蟻花唄的地位。

                具體來看,花唄用戶每個月有最長41天的免息期,而微信“分付”并沒有免息期,用戶借款消費后每天都要計算利息,“微信分付”的日利率為0.04%,年化利率約為14%。

                雖然從目前產品形態上看,“微信分付”和花唄類似,但兩者也存在一定差別。若花唄用戶選擇分期,收取的是分期手續費,而當用戶逾期時,才會產生利息,逾期利息按當期未還金額的0.05%按日收取。而“微信分付”是在借款后每天收取利息。

                除微信分付外,財付通小貸旗下還有微樂分這一產品,而微樂分的作用就是用戶可以向微樂分借錢還信用卡,類似于螞蟻借唄,但僅用于信用卡還款略顯局限。

                從貸款利率來看,借唄也更勝一籌。據公開資料顯示,借唄的貸款日利率范圍一般在0.015%到0.06%之間,最低貸款日利率為0.015%,而據微樂分公眾號顯示,1000元一天利息最低0.45元,也就是說最低貸款日利率為0.045%(年利率最低則為16.2%),顯然高于借唄。

                而微樂分至今同“微信分付”一樣,還未全部面向用戶開放,只適用于小部分用戶,在有豐厚資本金的加持下,這兩項業務或將加速推進。

                坐擁超10億用戶體量,

                財付通小貸“入局”C端消金

                萬億級體量的小貸市場,吸引眾多互聯網巨頭參與其中,螞蟻就是一個典型案例,旗下花唄和借唄的整體規模在截至2020年6月末已達1.7萬億,如此規模帶來的收益無疑吸引騰訊駐足。

                但從目前騰訊的金融版圖中不難發現,其布局包括理財、證券、保險、銀行等多個方面,而在消費金融領域還有待彌補,這意味著財付通小貸旗下的“微信分付”、微樂分的加快推出能更有效補充騰訊金融版圖。

               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,相對螞蟻集團而言,微信內直接鏈接B端和C端的產品嚴重不足。微信分付的最大意義在于補上B端和C端的短板,完善騰訊金融科技體系。

                從騰訊既“給錢”又提供流量的動作中也可看出端倪??v觀財付通小貸的四次增資,均是大股東騰訊提供資金,也就是說除了財付通最初的注冊資本3億元,騰訊還花費97億元為其增資,使得財付通小貸進入“百億俱樂部”。

                而騰訊所做的不僅是出資,還為財付通小貸的產品提供流量。

                在微信搜索“微信分付”,據騰訊安全中心官方顯示,其入口是在錢包界面,點擊進入“分付”,而坐擁超10億用戶的微信,有如此強大的流量或許為分付帶來豐富的客源。

 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:騰訊安全中心

                除分付外,財付通小貸旗下的另一產品微樂分與微信分付“導流”的方式如出一轍。據悉,微信用戶在支付界面,選擇信用卡還款,在「更多還款方式」中選擇「賬單分期」,即可看到微樂分功能。

                相較于微信分付以及微樂分產品,騰訊參股30%的微眾銀行旗下微粒貸業務更為大眾所熟知,而其運營主體微眾銀行業績接連攀升,也為騰訊帶來一定收益,就不難理解騰訊想要繼續發力消金領域的原因。

                據微眾銀行年報顯示,營收從2016年的24.49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近270億元,凈利潤從2016年的4億元“突飛猛進”至2021年的68.8億元。

                不過與微粒貸相比,財付通目前并沒有推出和微粒貸相同的產品,而是僅針對還信用卡的借貸產品微樂分。

                騰訊的金融版圖正成為第二增長曲線

                金融領域向來是“兵家必爭之地”,騰訊也無例外,其金融版圖逐漸在公司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                第三方支付是騰訊最早布局的金融板塊,目前其手握支付牌照,并擁有微信支付、QQ支付等多個前端支付產品。

                然而騰訊并不滿足于此,保險牌照也被收入囊中,早在2013年11月,騰訊與阿里、平安合資組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,2017年眾安在線在香港上市。

                在同一年,騰訊又拿下保險代理牌照,10月11日,騰訊旗下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獲保監會批復,還與高瓴入股英杰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,三方達成協議,將共同發展一家專注于數字化保險的香港保險公司,隨后騰訊成為英杰華(香港)的第三大股東。

                涉足保險領域的同時,騰訊也不忘將目光轉向券商牌照,2017年9月,騰訊24億元戰略入股中金公司,持股4.95%,成為其第三大股東。

                2018年,騰訊收獲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,順利開展基金代銷業務。僅隔一年,騰訊又在銀行領域“開疆擴土”,不僅僅滿足于先前設立微眾銀行,2019年在郵儲銀行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之際,騰訊赫然出現在郵儲銀行股東名單之中。

                隨著騰訊不斷在金融領域跑馬圈地,其金融科技業務營收也曝光,2019年一季度,該業務收入首次單獨披露,據財報顯示,實現營收為218億元,占比達25%,與增值業務、網絡廣告業務并列為三大主業。

                騰訊在金融領域儼然形成屬于自己的“金融帝國”,第三方支付、銀行、理財、征信、小貸、保險、基金等均位列其中。

                在眾多金融業務的加持下,騰訊業務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已達31%,是除增值服務外第二大營收來源。今年一季度,盡管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不及網絡游戲板塊收入436億元,但僅相差不足10億元,以427.68億元在騰訊總營收中占比32%。

                從增長速度來看,金融科技業務的同比增幅遠超增值業務與網絡廣告業務,2021年同比增長34%至1721.95億元。2022年第一季度也是如此,僅有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保持著同比增長10%的兩位數增速。

                關鍵詞: 騰訊財付通 騰訊向財付通小貸增資 財付通小貸增資 小貸增資

                相關閱讀
        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        版權和免責申明

                凡注有"環球傳媒網"或電頭為"環球傳媒網"的稿件,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環球傳媒網",并保留"環球傳媒網"的電頭。

                免费上传毛无码毛片

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9h31b"><nobr id="9h31b"></nobr></form>

  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9h31b"><nobr id="9h31b"></nobr></form>
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9h31b"></form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9h31b"></form>